播种人:播下科技创新的种子——自动化学院张清勇事迹材料

发布时间:2019-09-15

  张清勇,198410月出生,武汉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高级实验师、硕士生导师,把创新教育理念引入实践教学,激发学生创造力,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获得了青年教学名师和湖北省教学成果奖三等奖。2011年创办了示范性科技团队AT Group 

  一、科技创新种子的播种者,开展科技讲座 

  张清勇老师本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欲”原则,不仅给予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而且激发自主探求科技知识的欲望和热情,是学生们潜伏心田的追求进步的火种。因为坚信“教育不是注入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有科技创新的潜能,根据学生的大学一年级到大学四年级发展情况,开展各种有趣科技讲座,激发学生的科技创新的动力,指导学生规划好大学生活,走好大学关键的每一步。例如《那些值得我们参加的科技竞赛》,作为一个资深的科技竞赛指导老师,帮助学生了解大学的各种科技竞赛,便于他们早点开始做技术储备。《科技竞赛技术专题培训》系列篇,电子设计竞赛、智能车大赛、西门子大赛等等各项比赛的专题,让学生做技术培训中头脑风暴。 

  二、科技创新的耕耘者,创办科技创新创业团队 

  2011级学生中创办了AT Group团队,也在班级内部成立了各种科技制作的小团队。团队经过几年的发展,取得了很优异的成绩。AT Group,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精神和综合素质为目标,以科技竞赛和科研项目为培养路径的示范性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团队。团队立足于自动化学院,以“扎实的理论知识、卓越的实践能力,高尚的道德情操”三者并重为理念,在“导师制、导生制和顾问制结合”的跨层次人员指导模式、“以研带本、以高带低”的跨年级人员梯队培养模式和“学科交叉、取长补短”的跨专业人员交流机制的引领下,突出学科特色,以无人机、机器人、物联网、新能源等专业前沿为主攻方向,将科技竞赛和科研项目作为培养路径,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为学院营造了良好的创新文化氛围。 

  张清勇老师作为一个资深的科技竞赛指导老师,带比赛的经费非常的丰富。每个科技竞赛不仅仅是一个竞赛,对于学生而言,也是一个科研项目。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以致用,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一个完美体现。大学生科技竞赛的定位来讲,本身竞赛是介于“学校的实践教学”和“实际产品研发”之间的一个活动,其最终目的是激发大学生在科学技术方面的兴趣,并鼓励大学生进行实践创新。比赛团队必须要有很强的进取精神,能够不惜一切的解决比赛中遇到的问题,一直不放弃的坚持做下去 。张清勇老师调侃说:“一入竞赛深似海,从此假期是路人。”在指导学生参加全国节能减排大赛、全国光电大赛、飞思卡尔大赛,获得了很多优异的成绩,但每一位参加竞赛的学生也都付出了很多休息和娱乐的时间。张清勇老师曾经怀孕五六个月挺着大肚子站了一天的时间,指导学生做比赛。 

  201110月成立以来,团队先后培养科技创新人才190多名,团队学生获国家级、省部级奖励113项,完成各类科技创新项目72项,发表专业论文44篇、专利12项。张清勇老师具有丰富教学科研经验和指导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经历,为科技创新创业团队的发展付出了很多的心血。团队经过不断发展,目前团队已配备100多平米专用科研场地、相关配套实验仪器,并有较为稳定的经费支持。 

  三、科技实践的践行者,提高自身科研能力 

  在将近10年的教学工作中,始终把实践课程开发和教学内容的改革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工作。把创新教育理念引入实践教学,设置了与科技竞赛相结合的团队项目,也将实际的科研项目引入课程,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培养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同时也获得了学生好评。2016年获得了青年教学名师的称号,2017年获得了武汉理工大学教学成果特等奖,2018年获得了湖北省教学成果奖三等奖。 

  在搞好教学工作的同时,也尽心做好自身科研。以技术骨干身份参与国家高技术船舶-邮轮专项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军工课题1项,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横向合作项目3项。在国际、国内重要学术期刊和国际会议论文集上发表论文10余篇。 

  张清勇老师说,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的科研能力,做更好的科技创新种子的播种者和科技创新的耕耘者,培养一批又一批具有科技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工程师,希望能够推动中国的科技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