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青年教师培养与发展计划实施办法
(经2019年5月学院党委会讨论通过)
为进一步响应学校人才强校战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国发〔2012〕41号),加快培养和造就一支师德高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结构合理的高素质教师队伍,鼓励广大青年教师投身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根据《武汉理工大学青年教学名师培育计划实施方案》、《武汉理工大学青年教师科技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实施方案》、《武汉理工大学实施第二轮“15551人才工程”总体方案》精神,结合学院工作实际,制定本实施办法。
一、培育原则
自动化学院青年教师培养与发展计划旨在通过培育与选拔政治觉悟高、师德高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专业基础扎实、教学改革创新意识强的优秀青年教师,予以重点培养,不断提高学院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
二、实施范围
青年教师培养与发展计划的实施范围是自动化学院40岁以下,积极开展教学改革与研究、教学理念先进、教学效果好,一线从事本科教学工作的教师及专业技术人员。
三、主要任务
1、高度重视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加强和改进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加强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通过政治上主动引导、专业上着力培养、生活上热情关心,促进广大青年教师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勇于创新创造、矢志艰苦奋斗、锤炼高尚品格,全面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
2、着力加强青年教师基础教学能力。培养青年教师教学基本技能,提高青年教师教学研究、教学组织、教学创新、教学自我评价的能力,使青年教师牢固树立现代教育思想和卓越教育理念,熟练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切实掌握和开发现代教育教学资源,开展卓越教学工作,全面提升青年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
3、着力加强青年教师科研创新能力。努力培养青年教师的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恪守学术道德的职业素养,全面提升青年教师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成果转化、国际科技合作、学术交流、团队合作与协同创新等方面的能力。
四、主要措施
(一)加强组织保障
学院党委履行青年教师培养和发展主体责任,每个学期至少安排1次关于青年教师培育和发展的专题会议,对青年教师阶段性的相关工作进行规划和安排。
(二)思想政治工作
1、强化政治理论学习。定期面向青年教师深入开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定期组织青年教师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不断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努力提高青年教师政治理论素养;
2、开展形势政策教育。结合国际国内形势发展变化、党和国家重大政策措施的出台,定期面向青年教师宣传我国各项事业的新进展新成就,分析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讲解中央和上级党委的决策部署,帮助青年教师准确了解国情、正确把握形势。努力回答青年教师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加强正面引导、深度引导,做好解疑释惑、增进共识工作;
3、丰富政治理论学习方式。坚持通过报告会、座谈会、研讨会、培训班、读书班等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用好信息化学习平台,增强政治理论学习的吸引力感染力。定期面向青年教师开展思想状况调查,准确把握青年教师思想动态和学习需求,不断提高政治理论学习效果。
4、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坚持与青年教师专业特长、职业发展、服务社会等相结合,创造条件,加大投入,积极为青年教师开展社会实践搭建平台,保证每名青年教师每年至少参加1次社会实践活动。积极选派青年教师挂职锻炼,鼓励青年教师参与产学研结合项目,深入基层参加生产劳动,开展调查研究、学习考察、志愿服务,进一步了解国情、社情、民情,正确认识国家前途命运,正确认识自身社会责任。
5、组织参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鼓励优秀青年教师兼任学生辅导员、班主任,健全青年教师参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和长效机制,引导青年教师发挥自身优势,主动参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青年教师晋升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原则上应具有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经历。
6、创新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加强网络道德建设,引导青年教师正确使用网络工具,强化网上言行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通过网络掌握高校思想理论动向和网络舆情,及时发现倾向性、苗头性问题,有效应对涉及青年教师的舆论事件。充分运用学院网站、微信群、QQ群等渠道,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阵地,提升运用网络开展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
(三)师德师风建设
1、强化青年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强化师德师风长效机制,把学习师德规范纳入青年教师培训计划,作为新教师岗前培训和在职培训的重要内容。
2、落实青年教师师德考核机制。严格将师德表现作为青年教师年度考核、岗位聘任(聘用)、职称评审、评优奖励的首要标准,建立健全师德考评办法,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
3、完善青年教师师德监督体系。完善师德评价内容和方法,健全师德失范行为预防查处机制。对师德表现突出的青年教师,予以重点培养、表彰奖励;对师德表现不良的,及时劝诫、督促整改;对师德失范的,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四)基础教学能力培育
1、实施青年教师导师制。学院为每位青年教师选派导师,“一对一”进行教学能力跟踪指导。通过同行听课、公开教学指导、教学法研究等方式,开展导师对青年教师教学工作的传帮带,帮助青年教师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素养。
2、完善青年教师助课制度。青年教师必须为导师助课,若导师无课,由学院与导师安排为其他教授或副教授助课。在助课期间,青年教师应随堂听课,努力熟悉教学各个环节,为助课班级的学生进行答疑、批改作业、上习题课,指导学生实验等。助课工作量与青年教师职称晋升挂勾。
3、开展青年教师教学研究活动。定期组织教学法研究活动,通过课程试讲、教学观摩、教案设计、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研讨、教学资源使用培训等形式,帮助青年教师成长,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能力。
4、引导青年教师参与教学团队建设。依据教学团队的发展规划和工作要求,开展教学研究,进行课程建设,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编写、更新相关教材,承担各级教改项目;同时参与科学研究,提高学术水平,以科研促进教学。
5、组织青年教师参加培训(轮训)。将青年教师教学培训(轮训)计入年度考核和职称晋升的必要条件。培训内容包括课堂讲授、课件制作、专业能力、课程建设、教材编写、教学方法等教学基本技能与素质。
(五)科研创新能力培育
1、为青年教师提供科研学术指导。学院定期邀请国内外有经验的专家学者,对青年老师申报基金、重大课题和奖励、横向大项目、课堂教学、教育教学方法和研究生培养、教师发展等方面提供咨询、帮助和支持。
2、搭建青年学者学术交流平台。每月至少开展1次“青年学者学术沙龙”等学术活动,增进学术交流,营造学术氛围。积极举办校内外学术交流活动,并积极鼓励和支持青年老师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具有博士学位的青年老师至少每2年出国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及交流1次,并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
3、注重青年教师科研团队建设。根据青年教师学科专业背景,鼓励和引导科研项目吸纳青年教师,融入科研团队,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加校内外相关学术组织,并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
4、鼓励青年教师指导学生学术科研活动。学生在青年教师的指导下获得省部级奖项、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或其他学术科研活动中有所建树,对指导教师进行一定的奖励支持。
(六)解决青年教师实际问题
1、关心解决青年教师实际困难。建立学院班子联系青年教师、与青年教师谈心谈话制度,及时发现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上面临的困难,在关心关爱中增强教育效果。推行老教师与青年教师“结对子”、“传帮带”等活动,加强对青年教师业务发展上的指导。关心留学归国青年教师,为他们的工作、成长创造良好条件。
2、关注青年教师心理健康。建立完善青年教师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机制,加强青年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提高青年教师自我调适能力,帮助青年教师更好应对工作压力、舒缓职业倦怠。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加强青年教师之间的信息沟通和思想交流,为青年教师提供心理支持和情感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