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向党·初心不忘】青年教师党员李慧媛:执行党的决定,彰显党性本色

发布时间:2022-07-01

  【我心向党·初心不忘】执行党的决定,检验着党性本色,体现着入党初心的坚定程度。伴随着身份的转变,我对“执行党的决定”的理解,从我自愿到我志愿,从坚决服从到自觉践行,从冲上前到执行好,能力在实践中提升,思想在奉献中进步,初心在执行中升华。我将扎根岗位,提升自我,在危急关头“顶得上”关键时刻“靠得住”,攻坚克难,不负使命,用初心擦亮党员本色。我是李慧媛,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 

——李慧媛 

  我是自动化学院辅导员李慧媛,2008年9月28日加入中国共产党,党龄13年。 

  党章规定,党的下级组织和党员必须坚决执行上级组织的决定,这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重要组织纪律。党员是否坚决执行党的决定,本质上是态度问题,检验着党性成色,体现着觉悟高低。其实,在我的党员生涯中伴随身份变化,对于“如何执行党的决定”的认识也不断深入。 

    

  入党前“执行党的决定”是从我自愿到我志愿 

  自愿是一种心情,是意愿使然,而志愿则是一种愿望,是心之所向。 

  2008年,汶川地震骤然发生,10万同胞罹难失踪,举国哀痛之余,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抗震精神令人振奋,那时我刚刚大一,无法前线救灾,却也想做点什么。在党中央“一切为了灾区,全力支援灾区”的号召下,我第一次来到武汉血液中心,第一次自愿参与成分献血。事后回忆起那粗粗的针头和献血之后麻木的双臂,内心的恐惧感让我一度退缩。 

  但几个月后,当听说武汉出现血荒、血液告急之时,信念战胜了恐惧。也是在那次我学习了《献血法》,了解到血小板在临床上应用效果显著、需求量大、供应紧张,而我每次的献血量都足以挽救两个失血过多而濒临死亡的生命,不禁让我动容,也更坚定了我坚持下去的信念。从那以后,只要血液中心急需血液,我几乎随叫随到。还记得那时,每次去献血,都要早早起来,乘公交近两个小时去武汉血液中心,采集血小板的要求高,体检验血、排队采血,采集过程时常要持续一个多小时,到下午才能赶回学校。那期间在血液中心里,我遇见过因为家人急需用血而着急落泪的女儿;也见过一辈子坚持献血,更带着儿子一起来献血,要传承献血精神的老者。是他们,让我坚定志愿,因为我知道有太多的人需要我,也有太多人和我一起努力着。再看看偶尔淤青的手臂,也只是莞尔一笑:“如果我的付出可以拯救他人的生命,那这点痛苦又算得了什么呢?” 

  至今,我累计献血23400毫升,最多时一年内参与成分献血无偿捐献血小板12次,积累了5本无偿献血证,获湖北省“优秀青年志愿者”、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 

  执行党的决定,让我明白,从自愿到志愿,是信念的不断坚定,是初心的永恒坚守。正如我在武汉血液中心光荣榜上留下了的那一句话:“我志愿用鲜血延续生的希望,用爱心铸就温暖人间”。 

 

  学生时代“执行党的决定”,是从坚决服从到自觉践行 

  坚决服从是“跟着走”,自觉践行是主动开创,主动作为。 

  2011年我读大四,聆听了我校原团委书记、当时应该叫郎坤学姐的报告,她作为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给我们讲述了她“六年不辍伴飞小雏鹰”的事迹,从给“屋顶小学”的孩子们上课,到贵州支教一年,再到建立农民工子女志愿帮扶体系,志愿服务5000多小时,走访1.8万多公里,她的事迹让我折服。她还动员我们响应党的号召参与到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和互助活动中。 

  那时的我已经错过了报名研支团的时间,失落之余,我悄悄去到那所“屋顶小学”,所谓小学,不过是一栋简易居民楼里分割出的一间间教室,五十多个孩子挤在20多平方米的教室里,窗外半米处便是另一栋房子的墙壁,走上只容得下一人通过的楼梯,四楼的屋顶那不足100平米的平台,就是孩子们的操场。那一刻,明明不透阳光的教室,却显得格外刺眼,或许就是那时一颗支教的种子在我心底悄悄种下。 

  两年后,我成为一名兼职辅导员,心中那颗支教的种子终于萌发,我整合资源,集合了一批同样有支教梦想的学生,成立了“青禾支教团”,来到湖北省随州市革命老区,73名中小学生开展暑期支教。看着自己的学生走上讲台,他们传授着知识,更将他们眼中爱与梦想的光芒照进孩子们的心里。临别时,孩子们一句老师,你们还会再来吗让我坚定将短期支教拓展为长期帮扶,返回学校后,我募捐了600册图书,建立青禾书库;设立青禾助学金,以“团支部一帮一”资助困难留守儿童完成学业。随后的三年,每到暑假,我便带领着青禾支教团回到那个山村,持续开展关爱行动。 

  在这样的坚持下,团队先后荣获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评选二等奖、全国大学生百强实践团队、湖北省示范“希望家园”等荣誉,而荣誉带来了更多人的关注与参与,青禾团队一直延续至今,参与志愿者600人,累计志愿服务工时28500小时,募集物资达20万元,惠及学生2800余人次。 

  执行党的决定,让我明白从坚决服从到自觉践行,是“育先机、开新局”的开创精神,更是“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实干劲头! 

    

  工作后“执行党的决定”是从冲上前到执行好 

  冲上前是态度和底线,执行好则是更高的要求与目标。 

  2014年,我毕业留校,成为了一名高校辅导员。 

  最初的青涩和懵懂,凭着一股子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热情,埋头苦干,我与学生吃在一起、住在一起、学在一起。但面对党赋予我们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使命,成为学生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的角色定位,我感到了强烈的本领恐慌,如何担起这份重任,不辜负党的重托? 

  我逐条对照着《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文件,查找自身差距。作为一名纯工科专业出身的辅导员,没有政治学、教育学相关专业背景,思政教育理论薄弱无疑是首要攻克的难关。找到差距抓落实!我主动申请承担思政课《形势与政策》的授课,那时常听人说《形势与政策》课不好上,一方面它是一门思政教育理论课,对理论知识的储备和理解要求高;另一方面学生不重视,不爱听。而我却偏偏挑了这块硬骨头啃!为了把知识讲深讲透,我积累理论知识;为了让学生愿意听,听得懂,我坚持收集素材。记得那时候,一学期5堂《形势与政策》课的内容,我做的教案有140余页。两个学期的课上完,我的教案获得了学校的优秀教案奖,我也在湖北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中,获文史组二等奖。 

  为了适应新形势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要求,我努力练好内功,从书本中学培训中学,实践中学、交流中学,不断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先后获湖北省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二等奖、湖北省高校辅导员故事分享会一等奖、武汉理工大学优秀辅导员标兵等。 

  时至今日,我在辅导员这个岗位上已经坚守了八年。8年中我与1530名学生相伴成长,课堂、寝室、运动场、活动室,每一个学生生活、成长的角落里书写着与学生的故事。八年中,我坚持战斗在思政教育的第一线,以理想信念教育带领学生向上向善,在疫情阻击战、就业攻坚战的主战场攻坚克难。八年中,我探索着,更追求着将自身的职业认同感、从业使命感队伍归属感融入工作做学生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八年中,我认真执行党的决定,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执行党的决定,并非泛泛而谈,而是体现在具体工作之中。也许是学生时代认真学习,求知笃行,学好一项技能;亦或是参与服务,乐于奉献,帮好一个人;也许是工作后,吃苦耐劳,坚守岗位,发挥个人价值;亦或是突破创新,攻坚克难,解决一项难题。但共同点是:执行党的决定我自愿、我志愿;坚决服从、自觉践行;敢于冲上前,立志执行好。 

  当党员同志们都不折不扣地执行党的决定,党就能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这股力量将会所向披靡。而我们每名党员,也将在执行决定的过程中彰显党性本色,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